作者:殘門銹鎖道正网
大唐有个凌烟阁,里面有二十四位功臣,代表着他们跟随李世民打下唐宫天下。
朱元璋也有样学样,在鸡笼山上也建造了一座功臣庙。
朱元璋要按照功劳大小,将他们的石像树立在这里,要他们和大明善始善终。
在朱元璋最初的规划里面,这里面要住进很多人,可是后老的后来,因为谋反的,因为诬告的,因为连坐的,都被除名了。
最后这座功臣庙,只留下了21座石像。
这21个人中,让我最佩服和最惋惜的人,是排在第七位的胡大海。
胡大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
大概是一个见之不忘的人,他是农民出身,长得人高马大,面庞黝黑,将铁血热血写在头顶上。
当朱元璋占领滁州后,李善长等人先后投靠。此时的胡大海已经在朱元璋军中。
按照这个时间节点,胡大海在朱元璋还没有显露王霸之气之前,就已经投靠了朱元璋。
在朱元璋回忆老兄弟的记载里,唯有两个人让朱元璋一见语合,一个是老乡徐达,一个是胡大海。
朱元璋对于胡大海的信重,是左翼统军是徐达,而右翼统军是胡大海。
想当年,胡大海是朱元璋的宿卫道正网 ,朱元璋将自己的安全送到了胡大海手中。
胡大海打起仗来,就是一个勇。胡大海还有一个优点,就是慧。
是胡大海的慧眼识珠,将刘伯温等浙东四名士推荐给了朱元璋。
就连朱元璋奉为圭臬的九个字,都是胡大海推荐的朱升所说。
朱升见到朱元璋,为他提出九字方针,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。
朱元璋前期的功绩,胡大海首屈一指。
可是这么好的胡大海,有一个拎不清的儿子胡三舍。
彼时胡大海为朱元璋驻守六处府衙,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的金银赋税。
而彼时李善长为了加强军事实力,要求朱元璋整顿军纪,以此来固守人心。
朱元璋下令不准烧杀抢掠,不许喝酒打架。
胡大海在前方征讨绍兴,长子胡三舍留守在婺洲,为了挣钱,胡三舍公开酿酒卖钱给士兵。
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,将胡三舍抓到南京,以军纪诛杀胡三舍。
众人纷纷劝阻,这不是诛心胡大海,人家在前方给你卖命,你在后方杀人家儿子?
可是朱元璋铁了心,为了整顿军纪,胡三舍必须杀。而且是朱元璋亲手杀的,并且厚葬胡三舍。
朱元璋这一笔,却有奇效。军法开始严明。
而胡大海也没有造反,反而更加治军严明。
为了教导儿子,胡大海将次子胡关住带在身边。
在胡大海收复桐庐的时候,三位将军主动投降,多年后,这三位投降的将领造反,发动兵变,杀死了胡大海,同时为了救父亲,胡关住也送了命。
这一场早有预谋的造反,胡大海被杀,胡关住被杀,胡大海的副将耿再成被杀。
朱元璋失去了好兄弟,好部下,以及一大片地盘。
胡大海死了,子嗣也绝了。
胡大海死后,送葬之人众多。在百姓和士兵心中,记得一个黑塔一样雄伟的将军,他带领的士兵不会坏百姓的农田,帮助百姓修葺家宅。而这些人能做的,就是一片缟素,一声痛哭。
多年后,胡大海的义子胡德济在徐达帐下犯错,徐达将胡德济送到朱元璋面前,朱元璋想起胡大海,还是留下胡德济一命。
为什么后人鲜有人知胡大海,因为他死的太早了,在大明朝还没有建立,胡大海就为了心中的信念,和朱元璋的天下,战死沙场。
胡大海这样的猛将,乱世中太多了,可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男人,胡大海在大明,是第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。
胡大海在儿子死后,给朱元璋的答卷,是:不乱杀人,不掠妇女,不焚庐舍。
鸿岳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